昨天七夕,“恋爱脑”又上热搜:但3000万女性已悄悄选择冻卵

Last update on 2025年09月28日

昨天是七夕,朋友圈一年一度的“甜蜜轰炸”热度不再。那些精心编排的文案和九宫格照片比往年少了许多,是否因为大家都害怕被冠以“恋爱脑”之名?

与此同时,另一种“热”正在都市女性中悄然兴起——冻卵。越来越多女性选择走进生殖中心,不再苦等“对的人”,而是主动为生育按下暂停键。

我们完全可以从“恋爱脑”这个词的流行史,看到这个社会情感观念的流变,而“冻卵热”,正是这种流变最现实的注脚。

古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,被颂为忠贞典范;今有同样行为的女性,会被贴上“恋爱脑”标签成为反面教材——从备受赞誉到被众人嫌弃,“恋爱脑”完成了一场彻底的语义逆转。


Welcome to Chill Kitty

1.从古典到现代:“恋爱脑”的消亡史

在没有“恋爱脑”这个词之前,我们的文明里充满了对“一生只爱一个人”的礼赞。

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相遇像场灵魂突袭:1977年夏,他在第一封信里写“你好哇,李银河”,继而坦陈“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……它真讨厌,只有一点好,爱你”。这份笨拙的坦诚,让爱情成为两个独立灵魂的基石。

巴金与萧珊的八年通信,从“一个十几岁的女孩”的冒昧来信开始。1944年他们在贵阳成婚,婚房只有木板床与棉被。特殊时期巴金被批斗,萧珊用身体挡开拳脚,只说“我不能没有他”。她病逝后三十年,巴金仍在《随想录》里念着“她的眼睛还那样亮”。

古典式恋爱脑有一个共同特点:“互为恋爱脑”。那时的爱情诞生于车马慢、书信远的时代,“不行就换”的理念没有滋生土壤。无论是媒妁之言还是偶然遇见,那一眼可能真的就是“万年”。

而现代式“恋爱脑”,却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污点词汇。

《爱情神话》(2021)

2016年知乎讨论中,“恋爱脑”尚是中性的心理学概念;不到十年,它一跃成为需要“远离”的病。娱乐圈的“病例”不断被公示:马思纯为挽回男友说“足够爱就能改变男人”;张靓颖当众逼婚,而后人财两空...

现代式恋爱脑的贬义色彩,来自于关系中“单向付出”“自我感动”的合谋。它不再是古典语境下的双向奔赴,而是一方将自我价值完全寄托于另一方的情绪反馈。

这种转变背后,是互联网时代的情感速食化——当滑动屏幕的瞬间就能切换对象时,“拜拜就拜拜,下一个更乖”成了新常态。同时也是个体原子化的结果:在人人追求自我实现的时代,“家”作为最小的集体单位,其稳定性正在土崩瓦解。

2.一脑难求:当代人的情感困境

于是,恋爱脑从被热衷、被审判再到稀缺,我们发现:“为爱痴狂”被封存于刘若英的《为爱痴狂》。

而后,那些藏在人群里“偷偷恋爱脑”的人,活得像地下工作者。他们不敢在朋友圈发超过三条关于对方的动态,怕被贴上标签;不敢在朋友面前说“我真的很在乎他”,只能用“还行吧”来自我暗示。

梁永安曾指出,现代是个迁徙的、移动的社会,每个人都有无限选择的可能,这种巨大的变化性导致“爱情的难度更高了”。地铁每天载着上百万人穿梭,跨省搬家就像换个手机壳一样轻易,感情里的“稳定性”成了奢侈品。

于是便有了相亲先交换学历、工资单,谈恋爱需计算纪念日的投入产出比。财力和车房成了阻断恋爱脑的大山——我们一边在感情里步步为营,一边却又为古典式恋爱脑所动容。追捧鲁迅为许广平跟猪打架的憨直,欣赏王小波给李银河写信时的语无伦次……

《单身指南》(2016)

或许,一脑难求的原因就在于,众人都害怕在及时止损的潮流里掉队,但用女星张雨绮的话来说“不用恋爱脑来谈恋爱,用什么?用生意脑吗?”

3.冻卵:在不确定时代为恋爱脑”留后路

当“恋爱脑”宣告消亡,“冻卵热”随之兴起——这并非对浪漫的背弃,而恰恰是另一种清醒与深情。

它宣告的是:我并非拒绝恋爱脑,恰恰相反,我正是因为对真爱怀有极高的敬意与期待,才不愿在仓促与压力下,与一个差不多的人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。我拒绝将生育与婚姻进行机械绑定,我要将爱的权利与生育的权利暂时解耦。

因此,我们可以将”冻卵“解读为一种延时的恋爱脑,或一种理性的深情。它像是在人生的保险库里,为那个或许会迟到的灵魂伴侣存下了一份宝贵的生物可能性。这份存证的意义,远超越细胞本身。它是一份底气,让女性在寻觅真爱的道路上,能更从容地拒绝社会规训与年龄焦虑的压迫,敢于对不合适的感情说,从而更有可能接近那个值得恋爱脑的对象。

“32岁生日那天,我独自赴泰冻卵。”一位选择冻卵的李女士说,“不是放弃爱情,而是给自己更多选择权。我可以继续安心寻找灵魂伴侣,而不是因为生育压力仓促结婚。”

“冻卵后,我反而能更放松地约会了。”另一位用户坦言,“不再带着'适孕年龄'的焦虑去审视每个约会对象,关系反而更加纯粹。”

《爱情与灵药》(2010)

徐静蕾早年谈及自己冻卵经历时,称其为“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”,而这颗药,治的不是爱情,是焦虑。在冻卵热的背后,是一场沉默而壮阔的身份转向:女性不再被动地等待命运安排,而是主动为人生设置缓冲。

“恋爱脑”也许会消亡,但爱永远不会。它只是以更理性、更坚韧的方式存在:我依然相信爱,也相信自己。我仍会勇敢走向你,但我不再空手坠崖——我的底气,来自于对自己生命的充分备份和负责。

我相信你会来,但如果你迟到,我也准备好了。

标签:
搜索:
思普乐助孕动态:
好孕百科:
推荐阅读:
推荐医院:
标签分类:
最新文章